在這里與各位同事分享注冊師考試取證經驗,實際上也是我對自己注冊師考試從失敗到成功后的反思和總結。希望對準備或者正在備考注冊師的同事們有所幫助。
目的:注冊師考試目前看來是行業技術從業人員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選擇,通過考試不是終點而僅僅是起點。通過這類考試意味著我們的專業知識和儲備具備了行業的某些硬性要求。如果僅僅以通過考試作為終點,犧牲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做這個事情反而有些得不償失。因此,我認為下決心考試之前要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和前景有充分的認識、必要的分析,對考試的目的有著清晰的認識和判別。有部分同事覺得這個證書“值錢”,那個證書“值錢”,以這個出發點去考,即使通過考試可能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幫助也不大。有得必有失,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這方面的事情做的多,那么其他方面的事情做的自然就少。因此,個人認為注冊師考試門類多、種類多,大土木專業背景畢業的同事們可選擇的注冊考試也多。最終決定考哪一項或者哪幾項,應該結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甚至行業前景去做出決定,經過這樣選擇的備考動力才足,也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更有幫助。
準備:想清楚考哪一項,下定決心以后那就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心態去備考了。備考要早,經常有考過的考友說,“我都沒怎么準備,考了就過了”,有這種天賦異稟的人,但是不多。注冊師考試備考是個枯燥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要舍棄對家人、朋友們的陪伴,自己忍受孤獨寂寞,甚至某個知識點弄不懂的煎熬。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平衡好家庭、朋友、工作的關系,盡量讓自己以輕松高效率的心態去備考,一旦發現狀態不好,要及時調整和反思。至于是否組隊復習、怎么落實,網上相關經驗帖子非常多,寫的也非常好,可以查找借鑒。
有的同事說注冊師考試太難了,但是他們沒想過別人備考時,自己日子過的瀟灑舒服。成績出來時唉聲嘆氣,抱怨考試太難,自己每年都去考,每年分數都很低,看著考過的同事喜笑顏開,無形之中打擊了自己的自信心。唯獨沒有想過自己是不是像別人一樣花了時間和精力備考過、準備過。也是這樣的一大批人將注冊考試的通過率拉的很低。其實這類考試只是通過類考試,不需要考第一名,只需要考總分的百分之六十就算合格。
以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為例,基礎知識扎實或者不愿意跟著輔導班學習的同事,可以自己通過網絡和其他考友口碑選擇備考教材。對于新手或者主觀能動性差一些的同事,可以報個口碑比較好輔導班,跟著一起學習。
認定一套教材后就踏踏實實地花時間和精力將教材反復研磨讀透,搭建知識框架,考試的時候達到只要讀完題目就能意識到這個題是考哪些知識點,在哪本規范里,有哪些易錯點需要規避。如何能達到這種程度,那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了,注冊類考試題目其實并沒有多難,因為它們都是以規范為指導的工程應用類題目,我們認為難是因為我們沒有接觸過或者沒有手算過(畢竟計算機輔助設計作用越來越大),任何一個我們認為難的題目只要靜下心來抽絲剝繭反復研讀,最終發現回歸的是套常見的理論公式,套用規范的某些依據而已。
注冊結構師考試考了二十多年,其實反反復復考的就是常規考點,有偏題怪題甚至爭議題,但那不是命題組要求大部分注冊結構工程師必須掌握的內容,考場遇到沒有思路可以選擇放棄。
考試:經過七八個月的準備就是迎接考試了,漫長的煎熬和等待終于上考場了。有的同事去考試,忘記帶計算器,開卷考試嫌棄書本太重,規范不帶全,更有甚者連考試的答題筆在考場上都寫不出字。有的連考試的答題規則都不知道,(答題卡怎么填涂是有明確的要求的,不按規則答題判卷零分)。如果確實是進行了充分準備那就爭取好好發揮,嚴格按照答題要求爭取高效,做對自己會的能夠熟練做的每一個得分點。至于確實不帶計算器、不帶規范的同事,那明年開始好好復習準備了。
寫在最后:通過注冊師考試不是終點,依靠掛證等某些途徑給自己賺點外快的想法或者出發點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它耗費了你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因此建議各位準備備考的同事們,選擇考試之前要結合自己的職業規劃、崗位需求和未來發展去選擇,畢竟我們每個人的精力有限,預祝各位在考試的同事們早日成功。
孟慶會。(17年通過注冊造價工程師,18年通過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